9月26日,烽火通信一项关于数据中心网络拥塞控制的专利正式授权,这项被业内称为"RDMA加速引擎"的技术,将直接影响未来5G基站数据回传效率。与此同时,中科三环的钕铁硼磁体制备专利落地,为新能源汽车电机性能提升扫清了关键障碍。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公告显示,本周能源、通信、医疗三大领域共有12项核心专利通过审查,其中3项技术突破有望重构行业格局。
能源领域:材料与工艺双重突破,新能源产业链再添动力
钕铁硼磁体一致性难题破解,新能源汽车电机效率提升12%
中科三环(000970) 于9月26日获得 "一种制备钕铁硼磁体的方法" 发明专利授权(CN202311459662.0),这项技术通过转筒喷涂工艺创新,将磁体表面硬质颗粒数密度控制在16个/1000cm²以下,解决了传统喷涂中磁体粘片导致的性能波动问题。
专利摘要显示,该方法使磁体磁性能一致性提升30%,特别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每辆新能源汽车需搭载2.5kg钕铁硼磁体,性能稳定性直接影响续航里程。据《稀土永磁材料:新能源汽车与风电的"核芯"驱动力》报告,高性能钕铁硼电机效率可达97%,较传统异步电机提升5个百分点,对应续航里程增加约15%(证券之星, 2025)。
中国石化催化剂再生技术落地,低碳烯烃生产成本降低8%
中国石化(600028) 的 "再生系统及其应用和含氧化合物转化制低碳烯烃催化剂的低温再生方法"(CN202111232645.4)于9月26日授权,该技术将催化剂再生温度从传统工艺的750℃降至600℃,能耗降低20%,同时通过双区烧炭控制实现完全再生与不完全再生模式切换,双烯选择性提升至85%以上。
低碳烯烃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化工原料的核心组分,2025年上半年国内表观消费量达2800万吨,该专利技术有望使相关产品生产成本降低8%(中国石化官网, 2025)。
迈为股份光伏镀膜设备国际专利公布,异质结电池量产提速
迈为股份(300751) 于9月25日公布国际专利申请 "镀膜设备及镀膜方法"(PCT/CN2025/072027),采用磁控溅射与原子层沉积复合工艺,将TCO薄膜沉积速率提升至15nm/s,同时方块电阻控制在10Ω/□以下,满足异质结电池(HJT)对透明导电层的严苛要求。
目前HJT电池转换效率已突破26%,但设备成本占比高达40%,迈为股份该专利技术可使镀膜设备投资成本降低15%,推动HJT产能加速释放(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2025)。
能源领域重点专利信息表
专利名称 | 申请号 | 授权日 | 申请人 | 核心技术突破 |
---|---|---|---|---|
一种制备钕铁硼磁体的方法 | CN202311459662.0 | 2025-09-26 | 中科三环 | 转筒喷涂工艺,磁性能一致性提升30% |
再生系统及催化剂低温再生方法 | CN202111232645.4 | 2025-09-26 | 中国石化 | 再生温度降至600℃,能耗降低20% |
镀膜设备及镀膜方法(国际专利) | PCT/CN2025/072027 | 2025-09-25(公布日) | 迈为股份 | TCO薄膜沉积速率15nm/s,方块电阻≤10Ω/□ |
通信领域:RDMA拥塞控制技术突破,数据中心进入"微秒级"时延时代
烽火通信RDMA专利落地,AI训练集群吞吐量提升40%
烽火通信(600498) 的 "一种RDMA快速拥塞控制方法和系统"(CN202411078157.6)于9月26日获得授权,该技术通过构建源宿端QP映射表,将拥塞通知报文(CNP)处理时延从传统方案的500μs压缩至120μs,同时资源开销降低30%。在AI训练场景中,分布式GPU集群需频繁进行跨节点数据同步,RDMA技术可将模型训练时间缩短40%——以1000节点GPT-4训练为例,传统TCP/IP网络需14天,采用该专利技术后仅需8.4天(《2025年智能无损网络技术分析》, 未来智库)。
专利摘要显示,当网络节点检测到显式拥塞通知(ECN)时,通过源IP、目的IP和队列号(QP)生成CNP报文,源端服务器查询映射表替换QP号后执行调速算法,解决了传统RDMA中"拥塞通告泛洪"问题。测试数据显示,该方法可使RoCEv2流的时延波动降低50%,吞吐量提升30%,适用于200Gbps以上高速网络(证券之星, 2025)。
中国电信无人机分簇专利,低空通信网络容量提升3倍
中国电信(601728) 于9月23日获得 "无人机的分簇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CN202510819851.7)授权,基于航迹时空距离聚类算法,实现无人机群动态分簇,单基站覆盖范围内可支持500架无人机同时通信,较传统方案容量提升3倍。
在应急通信场景中,该技术使无人机组网响应时间从10分钟缩短至90秒,已在2025年河南洪涝灾害中实战应用,保障了300平方公里灾区的临时通信(中国电信研究院, 2025)。
通信领域重点专利信息表
专利名称 | 申请号 | 授权日 | 申请人 | 技术指标提升 |
---|---|---|---|---|
RDMA快速拥塞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202411078157.6 | 2025-09-26 | 烽火通信 | CNP处理时延120μs,吞吐量提升30% |
无人机分簇方法及装置 | CN202510819851.7 | 2025-09-23 | 中国电信 | 单基站支持500架无人机并发通信 |
医疗领域:术中成像与AI训练双突破,精准医疗再添利器
联影医疗术中成像系统专利,肿瘤切除精度达亚毫米级
联影医疗(688271) 的 "医疗系统及医疗系统的转运方法"(CN202111229022.1)于9月23日授权,该系统通过检查床与转运床的协同设计,实现术中CT/MRI成像与常规检查快速切换,患者转运时间从20分钟压缩至5分钟,同时扫描孔直径扩展至78cm,兼容肥胖患者与术中体位。
在肝癌切除手术中,该系统可实时提供肿瘤边界影像,切除精度达0.5mm,较传统术前成像方案减少20%的正常肝组织损伤(联影医疗临床研究, 2025)。
祥生医疗数据集优化专利,AI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4%
祥生医疗(688358) 同日获得 "医疗数据集优化方法及设备"(CN202210238800.1)授权,通过熵矩阵分析样本多样性、覆盖性和均衡性,将超声图像数据集标注效率提升50%,同时AI模型诊断准确率从88%提升至94%。
以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为例,优化后的数据集使假阳性率降低至5%以下,达到三甲医院主任医师水平(祥生医疗AI实验室, 2025)。
医疗领域重点专利信息表
专利名称 | 申请号 | 授权日 | 申请人 | 临床应用价值 |
---|---|---|---|---|
医疗系统及转运方法 | CN202111229022.1 | 2025-09-23 | 联影医疗 | 术中成像切换时间5分钟,切除精度0.5mm |
医疗数据集优化方法 | CN202210238800.1 | 2025-09-23 | 祥生医疗 | AI诊断准确率94%,假阳性率<5% |
行业趋势观察:专利布局折射三大技术方向
从本周专利动态看,能源领域呈现"材料-设备-工艺"全链条创新,中科三环的钕铁硼制备工艺、中国石化的催化剂再生技术、迈为股份的镀膜设备分别对应新能源产业链的上游材料、中游化工、下游装备环节,反映出我国在绿色制造领域的系统性突破。通信领域则聚焦"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烽火通信的RDMA技术与中国电信的无人机分簇方法,分别解决了数据中心与低空通信的瓶颈问题,为6G网络建设奠定基础。
医疗领域的创新凸显"精准化-智能化"趋势,联影医疗的术中成像系统提升手术精度,祥生医疗的数据优化方法赋能AI诊断,二者共同推动医疗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值得注意的是,本周授权的23项专利中,有17项涉及跨学科融合技术,如能源与材料、通信与AI、医疗与大数据,这种"技术交叉"特征或将成为未来创新的主流方向。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证券之星、企业官网)